5月12日,中国区域金融第八届年会在温州商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理事会、温州商学院和鹿城农商行主办,温州商学院金融学院、温州新金融研究院承办。来自45所高校共1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常态、新金融——区域金融创新与风险化解”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开幕式由温州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理事杨福明教授主持。温州商学院校长李扬、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理事长杨德勇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在开幕式致辞。
在上午举行的主题演讲阶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新蓉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叶永刚、河北金融学院校长杨兆廷教授、温州市金融办主任顾威,众安学院院长姜振兴共七位专家做了演讲。
李扬校长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金融发展》演讲中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进入了下半场,长周期和金融周期是中国需要认真应对的最重要的两类周期。特别是后者提醒我们必须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改革的目标。此外,要为经济长期发展提供长期融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是题中应有之意;要鼓励资本形成,特别要满足“草根”创业的需求;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满足地方金融发展需求。在谈到科技与金融关系时,李扬指出,现代科技正在改造传统金融,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平民化和规模化的真实可能。数字技术是最大、最快的普惠。基于高新科技,金融正在突破条块分割,从产品为本的B2C发展到以人为本的C2B。未来的金融服务业,要以用户为核心重建服务生态链。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在《金融扶贫的理论、制度和产品创新》演讲时认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侧供给改革打开了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这把“难开的锁”,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改革。他从金融扶贫的“四个纬度、三重点、两个属性、一个回归”分析了金融扶贫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新蓉教授在《中国科技金融创新前瞻》的演讲中,从产业金融视角,对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做了精辟的分析。朱教授首先指出金融科技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学范畴提出来,应该以产业金融的思维来看待,也就是产融结合,金融发展要趋实避虚。产业金融最重要的形态就是科技金融。产业金融界定的是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服务科技企业的金融解决方案,即科技金融。她认为互联网金融仍属于产业金融范畴,是在一个信息技术和网络场景下展开的金融活动,并没有改变金融的DNA。朱教授进一步指出,产业金融的最高层次,就是金融科技。谈到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区别,她认为科技金融是金融为主,科技服务金融,而金融科技是科技为主,金融服从它的要求。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河北金融学院校长杨兆廷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与金融服务创新》,着重分析了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创新话题。温州市金融办主任顾威围绕《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进展和展望》这一主题,指出金融创新与改革总是在市场需求最迫切的地方产生,金融改革是一种螺旋式上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打着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乱象,他认为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非常关键。主题演讲阶段由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孝武教授主持。
本届年会共收到全国高校55篇学术论文,其中11篇教研论文,最后经组委会专家认真评审,评出特等奖论文一篇,优秀论文奖五篇。并在12日下午的分论坛进行专题交流。分论坛共设三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普惠金融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风险防范”、以及“金融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个论坛共22位精选的论文作者向与会专家做了交流。在下午的闭幕式上,各平行论坛主持人就论文交流情况向大会做了总结汇报。北京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徐丹丹教授代表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理事会长单位做了闭幕致辞。经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理事会讨论确定,第九届年会(2019)的主办方是河北金融学院。
作为一个国内高校金融学科专家学者高层次交流平台,中国区域金融第八届年会成功举办,不仅为新时代背景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金融风险化解等金融改革热点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还为金融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通过年会的举办,展示了温州商学院以及温州商学院金融学院的良好形象。与会专家普遍表示本届年会收获颇丰,并对会议周密的组织、良好的服务点赞。